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坛

“中华情·边疆行”主题教育实践研学侧记

发布时间:2022-11-07 07:51:3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报道讯(徐月心 商译 陈佳琦 报道)植根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吉林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1月6日,延边大学“五红”主题教育实践服务团队之“红基因”中华文化弘扬传承服务团赴珲春大荒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研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陈艳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教研室邵希芸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任高明文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学科全体研究生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代表一行约40人,先后对珲春大荒沟党史展览馆、十三烈士陵园,中共珲春县委诞生地和伪军起义遗址进行主题研学。

“红基因”服务团副团长邵希芸在大荒沟党史展览馆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中华情·边疆行”主题教育实践宗旨和目的。她希望同学们通过对革命文化的教育研学,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进一步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真正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绽放青春光彩,放飞青春理想,争做时代新人。

珲春大荒沟党史展览馆的刘国信老人以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切身感悟,满怀敬畏深情地介绍了珲春对挖掘、保护、传承革命遗址遗迹所做出的努力,以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感对所有团员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对珲春光辉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党史资源进行了介绍,重点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对珲春地区的入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珲春各族群众为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英勇斗争和重要贡献。“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延边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真实写照。他深情寄语同学们要认真学习革命先烈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学习他们艰苦奋斗、无畏牺牲,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尚品德。在刘国信的讲解下,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红基因”服务团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在十三烈士陵园举行悼念烈士仪式,向烈士们敬献花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刘国信向大家详细讲述了十三烈士的英勇事迹:“1938年8月18日,战斗过后,抗日游击队返回大荒沟休憩调整。当晚遭遇叛徒告密,日本士兵突袭大荒沟,13名年轻的游击队员在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同学们认真倾听,热泪盈眶:“十三英烈们震撼心灵的事迹,给了我们青年一代不惧任何风雨的勇气和永远自强奋进的力量。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陈艳玲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广大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深刻体会珲春各族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前如何播下革命火种、百年来如何创造历史伟业、百年后如何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响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号召, 崔美玲、张园、贾悦欣、贾春宇4名同学在珲春大荒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录制的《国之忠魂 侯国忠烈士》、《宁死不屈的抗日女英雄 安顺花烈士》、《珲春县委第一任书记 刘建章同志》和《一心向党的蒋泽民同志》的微视频,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有利于感召广大学生以史为镜、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砥砺奋进,书写不负时代重托、不负时代韶华的人生答卷。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