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坛

吉林延吉法院“组合拳”出击 全面宣战“执行难”

发布时间:2018-06-05 18:08: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吉林省延吉市法院执行案件受案数激增,在案件多、任务重、人员少、难度大的情况下,该院因地制宜、因院制宜、因案制宜,不断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不断加码执行力度,打好一记记“组合拳”,直击“执行难”。

因地制宜,执行加速运转提效率。延吉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腹地,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涉外经济贸易多且人口流动性强,很多案件被申请执行人人难寻、财产难寻,是该院执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为此,该院打破以往法院单打独斗的执行旧模式,强化多部门联动,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执行。一是着眼拓宽被执行人财产查询渠道。该院在最高法院“总对总”、省法院“点对点”查控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信息互通互联,完善“点对点”网络查控专线功能,实现了被执行人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证券、互联网银行等信息的全面掌握,实现了被执行人本地不动产立即可查、大部分银行的网络查询和网络直接冻结功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财产实现最精准的控制。二是充分发挥网格化的联动执行优势。积极协调公安机关,推进其在查找被执行人、查扣车辆、执行紧急事项协助出警等方面的有力帮助。三是注重失信执行案件的社会参与度。去年7月,通过媒体和官方微信发出该院第一份悬赏公告,对提供被执行人有效财产线索的群众予以实际执行回款的10%奖励,动员一切力量,有效提升法院对被执行人员的活动信息、财产信息的收集力度与速度。

因院制宜,提档升级把难点变亮点。2016-2017年,延吉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9467件, 平均执行收案量占全州法院的36.5%,人均收案量591.69件,2017年较2016年涨幅超过117%,数量更是创下历史新高。针对执行案件量剧增,执行人员不足的实际情况,延吉市法院向改革要生产力,内部挖潜,对执行队伍建设、管理机制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从组织领导抓起,将攻克执行难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院领导分组包干制度,由5名班子成员分包5个执行小组,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加大督促力度,强化责任落实。增强人员配备,整合资源配置,先后向上级法院争取为执行局增派政法专项编制人员5名(含员额法官2名),书记员32名,执行人员从原来的16名增加到22名,抽调全院青年干警力量充实到执行局,全体开启“5+1”、“白+黑”工作模式。强化执行工作保障,在政策上全力向执行工作倾斜,根据工作需要为执行局调配8台执行车辆、通讯系统及多台单兵执法仪等必要设备,院食堂加晚餐、周末餐且改善伙食,确保执行人员有干劲儿、有劲儿干。加强执行规范,完善执行监督。实行挂图式作战,每案必问执行方案,每天督办执行进展,每周调度执行工作;根据《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制定流程节点控制图,并在每个执行小组专设一名法官助理,专门负责对接执行系统各节点的录入及监督工作,使执行案件“件件有监管、时时有监督、全程有反馈”。

因案制宜,排兵布阵逐个击破解难题。该院借鉴扶贫攻坚中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方法,根据执行各案的不同,逐案分析成因、吃透案情,坚持因案施策。对旧存未结案件集中清理。对旧存案件实行院领导包保制度和周统计、月排名的通报制度,对各组的执行质效进行公开,跟踪办案进程,及时处理情况。对终本案件实行规范管理。制定《延吉市法院执行案件流程规范表》和终本约谈笔录及终本裁定书样式,投入专人对已结终本案件进行分批核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拟终本结案的案件确认无财产可供执行,经本人签字同意后依法终结。对赡养费、抚养费、物的交付及执行标的在5万元以下的案件进行简案快执,加大执行沟通协调力度,鼓励主动履行、自动给付,依法和解。对有意拖延执行、恶意规避执行的案件,用足信用惩戒、制裁、限制高消费等措施,依法严厉制裁,打压老赖生存空间,也让人群众切实感受到法院解决执行难的坚决态度和雷霆力度。社会关注度高及当事人多、标的额大、申请人情绪激烈的的疑难案件,成立专门办案小组,定期向市里有关部门汇报案件进度,着眼大局,灵活执行。对已穷尽执行措施而申请执行人确因没有执行到位标的导致生活困难的案件,统一执行救助案件类型、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拓宽司法救助渠道,认真妥善解决涉案群众的生活困难。(稿源:延吉市人民法院 通讯员:侯晓辰)

责任编辑:马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