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吉林消防延边支队联合州教育部门积极部署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做好校园新学期的安全屏障。
上好一堂消防理论课。支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的特点,抽调选派业务骨干力量担任学校消防安全辅导员,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的有力时机,运用多媒体课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技能教育,重点对如何正确报警、灭火器的操作使用、家庭及校园火灾预防等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趣味性问答和互动式提问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效果,调动广大学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的热情,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丰富了消防安全知识,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
举办一场消防安全知识讲座。以新学期学前安全课为契机,全州基层大队针对各类学校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主题宣传活动,用诙谐幽默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典型的学校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学校师生要安全用火用电,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并结合学校火灾特点,就如何开展安全疏散、扑救初期火灾、如何正确拨打火警电话和使用消防器材设施等内容,为辖区内多所学校师生上了消防安全知识课,取得了显著成效。
开展一次应急疏散逃生演练。支队联合教育局对全州中小学校的教学楼、宿舍、食堂等易发生火灾事故的建筑,制定切实可行的逃生路线和疏散方案,并组织全体师生开展疏散逃生自救演练,从而使广大师生在出入公众场所时能够注意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灭火器材摆放位置,熟练掌握基本逃生技巧,确保师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安全、有序疏散。州内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纷纷组织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教学楼、宿舍突然“浓烟滚滚”,警报声震耳欲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按照逃生路线和方法,体验了一把“火海”逃生。
开展“消防广播”进校园活动。支队与教育局联合精心制作的消防知识广播稿分发到全州中小学校园播音室,在校园广播节目中开辟“消防之声”,为师生广播消防安全知识。在每天的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里,学校播音员通过广播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遇到火灾时该如何处置、发现火情后如何报警、如何进行火场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此外,“消防之声”还提醒学生,不要故意损坏学校内的公共消防设施,在宿舍内切勿使用极易引发火灾的电器设备。
体验一次进“红门”活动。在暑假期开学之际,全州8个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13所社区科普教育馆全天候向广大师生开放,广泛邀请校园师生走进红门体验参观。消防官兵向师生介绍消防车辆、装备器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表演“挂钩梯操”“九米爬绳”“叠被子”等业务技能和生活技能,使师生们切身实地的感受红门警营魅力,将消防安全理念植根心中。在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宣传人员向师生播放火灾案例影像资料,讲解消防知识。师生踊跃体验火灾实验平台、声光灭火、119模拟报警、结绳逃生、烟热逃生等互动模块,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贯通。活动以来,全州共开放教育馆30余次、消防科普教育基地30次,受教育人5000人。(稿源:吉林消防延边支队 通讯员:于薇)
责任编辑:马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